查看原文
其他

21世纪的重症医学(译文)

危急重症 淋床医学
2024-08-29

21世纪的重症医学


介绍

重症医学有多种定义。根据美国内科医师学会的定义,重症监护医学是指对代表人类疾病极端情况的各种临床问题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治疗。Villar 等人将其定义为有能力逆转濒死疾病状态的医学,在患者从潜在疾病过程中恢复的同时,为重要器官系统提供临时支持。

20 世纪中叶,随着机械通气的启动以及在为危重病人提供救治的同时对其生理参数进行持续监测,重症监护医学奠定了基础。进入 21 世纪以来,该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危重病人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些进步包括采用更好的通气策略预防肺损伤、启动先进的生命支持系统(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以及通过早期干预更好地管理脓毒症综合征等。随着远程医疗等技术融入重症监护领域,为农村地区提供必要的重症监护专业技术成为可能,否则这些地区将无法获得这种技术。在这种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当代重症监护从业人员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在大量的研究文章和教育活动中跟上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创新。除了这些挑战和进步,人工智能(AI)与精准医疗的融合也开始重塑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格局。

考虑到这些发展,我们的目的是全面概述 21 世纪在重症监护这一多学科领域取得的进展。通过对特定进展分类的精选文章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我们的目标是为这一领域取得的前沿进展提供基本见解。最终,我们希望能启发读者深入阅读原文,更深入地了解重症监护领域不断发展的现状。

精准医疗


21 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于 2003 年完成,人们开始希望利用 DNA 为个人量身定制医疗服务。然而,直到 2009 年,"精准医疗 "一词才首次出现。紧随其后的是 "精准医学"(P medicine)的兴起--个性化医学、精准医学、预防医学、预测医学、药物治疗医学和患者参与医学。从广义上讲,该术语描述了一种利用个体多种不同特征进行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尽管存在多种定义,但精准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Precision Medicine)对其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定义:"精准医学是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遗传特征和病史,为其量身定制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精准医学的进步源于肿瘤学,但最近的发展已使其进入重症监护医学领域。

基因组学和精准医疗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它们都关注个体独特的遗传特征。近年来,人们对基因组学的兴趣逐渐浓厚,多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大型项目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Hap-Map项目、美国的精准医疗计划(PMI)和英国的10000基因组计划都表明,精准医疗的关键或许就在我们的基因之中。

最近的进展令人充满希望。一项针对 167 名创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当一组 63 个基因被纳入基因组评分时,它们在预测预后方面的表现似乎优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 II (APACHE-II) (VSV1) 指标。基因表达分析也成功地区分了脓毒症的分子定义亚型,甚至估算出了它们对皮质类固醇疗法等各种治疗方式的反应。简化基因特征的努力已导致鉴定出一种 11 个基因的特征,可用于区分脓毒症和其他非感染状态。同样,一种双基因特征也可用于将儿科感染分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我们采用了一种多管齐下的方法来确定导致肺部或肺外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该方法将我们引向了 FAAH 和 POPDC3 基因的作用。尽管研究在不断深入,但这些研究的临床应用仍不确定。

重症监护中的生物标志物在将精准医学从研究论文带入重症监护病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标志物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够预测预后甚至评估治疗方案的疗效。围绕着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针对重症监护病房的两种典型疾病--急性呼吸衰竭(ARDS)和脓毒症(Sepsis),目前正在研究多种新的生物标记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清标记物在根据病因(直接肺损伤与间接肺损伤)对 ARDS 进行分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ARMA 试验表明,Von Willebrand(VWf)蛋白、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1 和 2(sTNFr)、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血浆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升高与 ARDS 后果的恶化均有独立关联。一项对八项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表明,较高的血浆高级糖化终末产物可溶性受体基线与 90 天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同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较高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也与高危患者发生ARDS有关。


脓毒症


目前已对约 180 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对于脓毒症的早期检测,以下五种生物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超过 90%: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第二组磷脂酶(PLA2-II)、CD64 和 CD11b。只有 PLA2 和 CD64 在成人患者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近年来,降钙素原也成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区分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方面越来越受欢迎,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脓毒症死亡率较高的其他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包括血管生成素-1 和血管生成素-2、血浆无细胞宿主 DNA 以及 IL-6 和 IL-8。目前还在研究多标志物面板,旨在更全面地了解脓毒症等复杂病症。虽然生物标志物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仍面临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充分利用其诊断和预后能力。

远程ICU

根据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定义,远程医疗是指患者与远方的医生或从业人员通过包括音频和视频设备在内的电信设备进行双向实时互动交流。远程医疗是利用通信技术对患者进行远距离诊断和治疗。在重症监护环境/重症监护室,通过远程医疗提供的重症监护服务被称为远程重症监护室(Tele-ICU)或远程重症监护(Tele-Critical Care)。尽管有关重症监护室 24 × 7 重症监护医师覆盖(白天和夜间)对死亡率益处的证据报道不一,但研究表明,与低强度覆盖(可选择重症监护医师会诊)相比,高强度重症监护室覆盖(强制重症监护医师会诊或将护理转移至重症监护医师领导的团队)的死亡率有所改善。

遗憾的是,由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师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全国各地的医院都无法为重症监护室提供全职重症监护医师服务。远程重症监护室(Tele-ICU)作为一种替代模式应运而生,为医院提供重要的重症监护服务。远程重症监护临床医生可对连续监护仪上的患者进行复查,从而及早发现新出现的健康问题。然后,临床医生可以与现场护理团队沟通,及时启动必要的干预措施。此外,远程重症监护的应用已被证明可以减少转院次数,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随着 20 世纪 70 年代通信技术的进步,1982 年,Grundy 等人使用了早期的远程医疗重症监护咨询服务,但未获成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2000 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 Rosenfeld 等人对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进行了为期 16 周的远程医疗试验,结果显示病人的死亡率有所改善。他们的结论是,远程医疗重症监护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自这些研究完成以来,随着技术服务的进步,远程重症监护室的使用在全美范围内不断增加。Kahn 等人研究了 2003-2010 年间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的数据,他们报告称,使用远程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数量从 16 家(占总数的 0.4%)增加到 213 家(占总数的 4.6%),远程医疗覆盖的病床数量从 598 张(占总数的 0.9%)增加到 5799 张(占总数的 7.9%)。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对远程重症监护室的效果进行了多项研究。尽管最初只有几百名患者参与的研究显示死亡率方面的结果参差不齐,但最近多项更大规模的研究表明,包括重症监护室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在内的结果均有所改善。Young 等人在 2011 年和 Chen 等人在 2017 年分别对 41374 名和 192265 名患者进行的荟萃分析表明,远程重症监护室可改善重症监护室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同样,Mackintosh 所做的综述显示,远程重症监护室可改善患者死亡率。

远程重症监护室的主要障碍是成本(每张床位 5 万至 10 万美元)。尽管如此,由于预计医生短缺的情况将进一步恶化,远程重症监护室作为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案,为全国各地的医院提供急需的重症监护服务,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AI


人工智能是一套使机器能够推理和执行任务的算法,这些任务包括解决问题、物体和文字识别、状态推理和决策。它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扩展了机器学习,利用张量进行 "深度学习"(DL)。与单个临床医生相比,DL 可以有效地处理多个输入,通过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编程来生成个性化的预测模型。1981 年,逻辑回归被应用于验证 APACHE 评分,标志着人工智能首次应用于重症医学,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

Pirracchio 等人于 2015 年推出了一种针对 ICU 患者的新型死亡率预测算法,该算法拥有 SL1 和 SL2 两个超级学习者预测模型。与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 II(SAPS II)相比,该算法在预测早期死亡率方面显示出更大的功效。此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授权某些医疗产品的临床应用,如图像分析软件(如Medicalgorithmics SA公司的DeepRhythmAI)和基本心肺功能监测软件(如苹果公司的IRNF App和NuvoAir AB公司的Air Next)。Jiao 等人开发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用于根据胸部 X 光片预测 2019 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的预后。与传统的严重程度评分相比,该模型在内部和外部测试中都表现出明显更好的预后性能。基于人工智能的 COVID-19 快速诊断工具已经开发出来,包括西奈山医疗系统和明尼苏达大学与 Epic Systems 和 M Health Fairview 合作开发的工具。软件预测器,如 COViage 和 CLEWICU 系统,可识别插管、呼吸衰竭和低血压等临床事件的高风险患者。此外,遵守专门的人工智能报告指南,如 SPIRIT-AI、CONSORT-AI 和 HUMANE,可以提高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水平和质量。

针对脓毒症的人工智能指导工具也显示出了前景。通过脓毒症监测算法进行早期检测是 21 世纪的一项开创性进步。通过可计算表型自动抽取脓毒症临床数据对脓毒症治疗和研究至关重要。当临床决策与模型建议一致时,强化学习模型可提高死亡率。预测输液后尿量的变化是一项重要的内脏器官灌注指标,使用梯度提升算法后的曲线下面积达到了 0.86。人工智能指导的 POCUS 甚至可以提高操作员之间的可靠性。在新世纪,机器学习有望加强 ICU 的脓毒症管理和容量反应性预测。

在人员和资源管理面临挑战的复杂重症监护病房环境中,人工智能可以加强疾病预后,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Elhazmi 等人利用决策树预测了 COVID-19 患者 28 天的 ICU 死亡率。事实证明,该方法有助于识别高风险个体。Lazzarini 等人利用一个包含 289351 名 COVID-19 患者的队列,推出了 "梯度提升决策树 "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可预测严重的 COVID-19 病例,在精确度和召回率方面,与旧模型甚至人类专家相比,该模型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

像 Chat-GPT/GPT-4 这样的语言学习模型有可能在重症监护医生的指导下辅助临床判断,改善临床决策支持优化,并用于重症监护的临床研究。其应用范围可扩展到 ECMO 管理、教育、撤机和决策。此外,它还可应用于其他常用的重症监护室医疗设备,如呼吸机、除颤器、心电图或重症放射工作流程。虽然该模型具有学习和适应能力,但在医学专业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重症监护领域应用机器学习(ML)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数据质量差、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及缺乏专门的教育计划。大多数 ML 算法缺乏外部验证,EPIC 败血症缓解系统等现实世界中的性能问题凸显了实际障碍。绝大多数重症监护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都是回顾性的,对临床实践的评估有限。包容性数据集对人工智能模型的适用性至关重要,但透明度和法律准则对信任和问责也至关重要。尽管存在挑战,人工智能在未来重症监护领域的作用仍将不断增强。

器官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


ECMO 是一种通过体外循环进行气体交换,暂时替代心肺功能的设备,同时对潜在心肺病变的患者进行抢救。除了提供呼吸和循环支持外,ECMO 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防止呼吸机诱发的肺损伤,这是导致这类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ECMO 的这一特点被认为在改善预后方面比提供氧合支持更为重要。

ECMO 技术开发于 20 世纪 60 年代,并于 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用于人体。由于技术的进步、新的体外循环设计和更好的通气策略,观察性研究开始报告在生存结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9 年,Peek 等人进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显示,与传统疗法相比,ECMO 的治疗效果更好。尽管常规通气支持与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严重成人呼吸衰竭(CESAR)试验的结果存在争议,但这些研究引起了人们对 ECMO 的关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ECMO 的使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截至 2015 年,向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报告的病例已超过 78000 例,向 ELSO 报告的医院数量也在稳步上升。2019年,Munshi等人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RCT Meta分析显示,与机械通气相比,体外生命支持可降低60天死亡率。最近的研究显示,即使在心肺复苏之后,ECMO 仍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ECMO 将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标准,如果还没有成为符合 ECMO 支持启动标准的 ICU 患者的治疗标准的话。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透析是一种可作为肾脏替代疗法的体外机器,最初由托马斯-格雷厄姆于 1854 年提出概念,1945 年由威廉-科夫医生首次用于患者。此后,随着技术和工艺的进步,透析已成为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标准。传统的透析是间歇性的,通常每周进行几天。1977 年,Peter Kramer 首次进行了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其主要优点是即使是重症患者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VSV3)。随着技术的进步,CAVH 为当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此外,与普通透析相比,CVVH 可在 48 小时内清除更多的净体液,因此对需要大容量液体复苏的重症患者很有益处。CVVH 的另一个优点是,在脑水肿患者中,缺血性心脏病(IHD)可能会导致低血压,从而引起代偿性脑血管扩张。此外,IHD 时尿素的快速排出也会导致水分进入细胞空间。尽管与 IHD 相比,CVVH 对生存的益处并不明确。与 IHD 相比,CVVH 在特定重症患者中具有明显优势,自 21 世纪初以来已在重症监护病房广泛使用。

感染控制


在重症监护室,19.2% 的患者会发生感染,而其他病房的感染率仅为 5.2%。在任何一天,大约每 31 名医院病人中就有一人受到至少一种医疗相关感染。粘膜破坏、免疫抑制、侵入性设备、手术、抗生素的使用以及与耐多药病原体的接触都是导致感染的因素。

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通用手套、防护服、口罩和手卫生,这些措施自危重症治疗开始以来就一直在使用,但可能很耗时。手部卫生电子监测工具,如电子手卫生监测系统 (EHHMS),在 21 世纪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获取和促进合规性。虽然直接观察是黄金标准,但电子手卫生监测系统提供的数据集更大、偏差更小,可减少霍桑效应,并提供更全面的合规性视图。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医护人员 (HCW) 接种疫苗以预防院内感染的工作日益突出。自 2007 年 7 月起,联合委员会已强制要求医疗机构实施年度流感疫苗接种计划。由于百日咳发病率不断上升,建议医护人员接种百日咳疫苗。同样,自 2020 年起,COVID-19 疫苗成为遏制流感大流行的强制性疫苗。在 21 世纪,生物隔离设施已成为管理埃博拉病毒等传染病的必要条件,同时将传播风险降至最低。

Viana Martins 等人强调了紫外线-C 设备在灭活空气传播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方面的功效,从而在 COVID-19 的斗争中取得了重要进展。2016 年的 BETR 消毒研究影响了医疗机构采用紫外线-C 作为治疗耐多药感染的标准方法。然而,Rock 等人发现,紫外线-C 消毒并不能减少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某些感染。尽管如此,紫外线-C 消毒仍是预防其他医疗相关感染的关键。21 世纪,过氧化氢蒸汽、紫外线、自消毒表面、抗菌纺织品和杀菌消毒剂等加强环境净化的新技术可有效对抗污染,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并有望进一步发展。

过去二十年来,随着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的使用日益广泛,电子医嘱和提醒已成为遏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重要工具。它们可提示正确使用导尿管和及时拔除导尿管,从而大大降低感染率。电子提示和硬性停止等决策支持工具可引导临床医生避免做出可能增加 HAI 风险的选择。在传染病迅速蔓延的时代,这些工具显得弥足珍贵。

过去 20 年来,数字聚合酶链反应已成为一种前景广阔的诊断技术。它有助于早期识别微生物基因、量化微生物负荷和探索宿主反应,是诊断和区分脓毒症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等疾病的重要工具。此外,利用机器学习进行预测建模正在彻底改变感染预防。最近的研究表明,机器学习在评估患者发生中心管路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艰难梭菌感染和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风险方面具有潜力。一些模型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回归方法。目前正在进行更多的测试和验证,以便将这些新进展纳入实践。

通气策略


机械通气(MV)是一种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可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临时供氧和通气,直至潜在病症得到治疗。它包括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有创人工呼吸包括通过口或鼻将气管插管插入患者气管。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相连,呼吸机每分钟提供一定量的氧气和呼吸次数。无创通气(NIV)包括一台通过外部面罩提供一定量氧气和通气呼吸的机器。


有创机械通气


21 世纪的呼吸机有多种通气模式可供选择。容量控制、压力控制和压力支持(PSV)是三种主要的通气模式。在容量控制模式下,吸气在设定的吸气容量后结束;在压力控制模式下,吸气在设定的吸气压力后结束。每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可用于特定的患者情况。在 PSV 通气模式下,一旦患者触发呼吸,吸气压力将一直持续到吸气流量下降到其峰值的预定百分比为止。

ARDS的通气


加强 ARDS 患者的通气策略是过去二十年来重症监护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它改善了患者的预后。2000 年进行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ARDSnet 试验表明,对 ARDS 患者进行较低潮气量通气(6 ml/kg)可降低死亡率,增加不使用呼吸机的天数。随后又有多项研究报告了类似的结果。

到 2023 年,低潮气量通气(LTV)应成为全球 ARDS 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尽管已有证据,但研究表明,ARDS 患者的低潮气量通气仍未得到充分利用。一项针对美国 ARDS 患者的多中心观察研究显示,只有 30% 的病例使用了低潮气量通气。因此需要提高认识,并制定标准化的机构方案,以提高低潮气量通气的依从性。


无创通气


21 世纪初进行的大量研究证实了 NIV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的疗效。根据 2017 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杂志的最新指南,NIV 适用于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和心源性肺水肿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特定患者。

脓毒症管理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宿主反应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自1991年以来,脓毒症发病率稳步上升,2017年约有4900万例脓毒症病例,造成1100万人死亡。尽管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脓毒症患者仍面临着很高的院内死亡率,占全球死亡总数的 20%。脓毒症生存运动(SSC)始于 21 世纪初的 2003 年,它联合全球医学会制定了降低脓毒症死亡率的指南。传统疗法以输液、病源控制和抗菌药物为中心。随着 "脓毒症生存运动 "的发起,中心静脉压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被添加到定义中,以帮助诊断。这些指南一直在不断更新,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21 年。不断发展的脓毒症护理集束化方案缩短了时间框架(从 3-6 小时集束化方案到 1 小时集束化方案),强调快速识别和复苏,这使急诊医生发挥了关键作用。2016 年对脓毒症进行了第三次重新定义,以提高旧定义的特异性。在这一最新定义中,删除了 SIRS、严重脓毒症等术语。根据最新更新,引入了脓毒症相关快速 SOFA(qSOFA)。SIRS、MEWS、NEWS 和 qSOFA 等筛查工具有助于识别脓毒症患者。以下是过去二十年中脓毒症治疗各方面的主要进展。


抗菌药物


自 2004 年以来,脓毒症管理指南一直建议在重症监护室中的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出现后一小时内开始抗生素治疗。多项大型研究表明,在这一人群中,抗生素用药每延迟一小时,死亡率就会增加。

根据最新的 SSC 指南,对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时,一旦确定病原体,就应开始对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和抗生素进行治疗,这已成为本世纪治疗的基石。在目前的治疗标准中,大多数脓毒症休克患者都会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中使用抗假单胞菌抗生素。

静脉输液


根据 Rivers 等人的研究,SSC 最初建议将快速输液作为脓毒症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此之后的二十年间,多项大型试验和研究显示,EGDT 和常规疗法的疗效各不相同。考虑到所有现有证据,SSC 指南目前建议将 30 ml/kg快速输液作为脓毒症引起的低灌注复苏的一部分。

尽管指南并未推荐脓毒症患者使用特定类型的静脉注射液,但有证据表明,与生理盐水相比,使用乳酸林格和plasmalyte等平衡晶体液可降低死亡率。此外,在复苏期间加入白蛋白对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率没有影响。


实验疗法


21 世纪的创新方法是通过体外疗法(ECT)或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以达到免疫平衡。体外疗法旨在减少炎症介质和毒素,实现免疫平衡和稳态。根据 "细胞因子峰值浓度 "假说,消除脓毒症早期的细胞因子峰值水平可限制器官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ECT 方法包括对流疗法(CRRT、HVHF、HCO)、吸附疗法(如 Polymixin B、CytoSorb)和综合疗法。分子吸附剂再循环系统(MARS™)通过清除与白蛋白结合的毒素来支持肝脏,对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有短期疗效。"外部调制电基装置 "能感知内毒素,并用抗生素靶向抑制炎症。脂多糖(LPS)中和盒可检测并中和 LPS,兼具抗生素和抗炎作用。

重症监护技术的最新进展引入了血流动力学监测工具,如脉搏轮廓分析,它可根据动脉管路数据计算心输出量。各种有创和无创指标,包括潮气末二氧化碳、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和床旁超声(POCUS),都可用于脓毒症的评估。POCUS 可提供快速的左心室和左心室功能评估,甚至是远程评估。静脉多普勒波形分析和静脉过度超声评分有助于预测静脉充血的严重程度。然而,仅靠 POCUS 无法取代全面的心血管评估。目前正在考虑将其与临床参数一起使用。

最近,纳米材料策略为脓毒症治疗提供了一种用途更广的工具。它们可作为固有疗法或纳米载体进行精确的药物输送。这些制剂具有抗菌、消炎、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可为脓毒症提供多功能治疗。细胞膜衍生生物仿生纳米平台可捕获并中和毒素。纳米给药系统可定制药剂动力学,加强靶向分布,减少外周暴露和毒性。用于败血症治疗的临床试验包括阿米卡星脂质纳米晶体、Resatorvid 乳液、Pegylated filgrastim、Spi-Argent、Arikayce 等。图 1 概述了纳米粒子技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各种应用。



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


21 世纪以来,重症监护室的治疗工作进行了多项创新,更加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沟通、参与以及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个性化支持。主要重点是 "以家庭为中心的查房",即让家属参与每日查房。这加强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透明度和共同决策,促进了协作式护理方法并改善了治疗效果。其次,"远程重症监护室服务 "可实现及时干预,促进与异地专家的沟通,并提供额外的支持,尤其是在服务不足或农村地区或资源有限的国家。

第三,"患者和家属教育技术 "的使用增强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能力,让他们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和出院后护理等信息,从而获得更加知情和参与的医疗保健体验。此外,"虚拟探视计划 "解决了与实际探视相关的挑战,尤其是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它允许患者通过虚拟方式与亲人联系,从而对情感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最后,"患者控制舒适措施 "整合了可定制的环境和舒适控制。这可以让病人个性化自己周围的环境,影响照明和噪音水平等因素,从而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和以治疗为导向的环境,包括疼痛和镇静控制。

结论


总之,21 世纪重症监护医学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彰显了重症监护病房提高患者疗效的决心。从精准医疗和远程医疗到人工智能和先进的生命支持系统,所总结的发展展示了重症监护实践的动态演变。这些创新不仅体现了对患者个体化护理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技术和研究在临床决策过程中的广泛融合。对感染控制、通气策略和脓毒症管理的重视,彰显了应对重症监护领域新挑战的决心。

此外,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转变突出了一种整体方法,认识到不仅要满足医疗需求,还要满足病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随着这一领域的不断发展,更多的创新解决方案即将出现,以应对危重症救治环境中现代医学不断变化的复杂挑战。这些进步将共同为未来做出贡献,在未来,技术、研究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方法不仅能提高重症监护室的救治质量,还能挽救生命。

来源:Padte S, Samala Venkata V, Mehta P, Tawfeeq S, Kashyap R, Surani S. 21st century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n overview. World J Crit Care Med 2024; 13(1): 90176 [DOI: 10.5492/wjccm.v13.i1.90176].

师兄和俺建立了资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实用书籍专辑,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淋床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